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非职务发明的申请人是单位专利权吗?
释义

1、 非职务发明的申请人是单位专利权吗?该专利权不属于该单位。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发明人、设计人申请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非职务发明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创造的发明。或者发明人、设计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与本单位订立合同,就申请专利权的归属和专利权的归属达成协议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由两个以上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共同完成的,完成该项发明创造的人称为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创造人。共同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取得的专利权属于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批准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的发明创造,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就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订立合同的,从其约定p> 研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不仅可以证明研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且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研发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关的研发成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用人单位锁定。二是研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签订的正式项目转让书。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行为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退休后、原单位调动后或者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终止后一年内,与本单位工作或者原单位交办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全部属于职务发明范畴(二)业务范围比较(二)研发人员最后一个家庭单位的业务范围与申请专利的用人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的,便于指导法院进一步调查,与研发项目有关的商务合同和发票有时能证明原用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已用于研发项目。例如,一项专利技术的完成需要购买相应的研发设备、试剂等,如果行为人的原用人单位在此期间有相应的设备采购合同、研发相关试剂的采购协议、供应商发票等,极有可能为有争议的专利研发提供材料和技术条件
    相关图纸原发包人提供的相关图纸与有争议的专利内容有关,时间点、购买的设备、各种试验项目相互印证,综上所述,我国法律对非职务发明有明确规定。如果作品是个人发明的,那么所有权属于自己,用人单位不能争夺所有权,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专利权的归属是有法律依据的,必须按照《如何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程序来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