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滥用取保候审的弊端有哪些 |
释义 | 滥用取保候审的弊端有哪些 (一)取保候审决定机关与执行机关相脱节,执行难以落到实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6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均可以决定取保候审,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在由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决定适用取保候审时,公安机关往往配合不力,甚至不愿执行,导致一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处于失控状态;保证人因为无人监督也认为是走过场而不切实履行保证义务。加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取保候审的决定没有通知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致使这些单位职工周围居民、村民不明真相,误以为是检察机关收了钱或某些干警徇私舞弊,放了犯罪嫌疑人,不但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而且弱化了群众对犯罪嫌疑人的监督力度。 (二)强制措施在反贪侦查过程中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侦查手段,而且是获取犯罪证据,全面侦破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对策。一般而言,强制措施出手越果断、越突然,强制力度越大,其震慑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否则,一个案件就只能维持现状。 (三)在反贪侦查中,过多适用取保候审难以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定义务,伪造证据、串供、干扰证人作证的规定也缺乏可操作性,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该类行为没有管辖权,从而,导致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起诉审判阶段翻供、影响证人翻证,最终被判处免刑、缓刑的居多。 如何完善取保候审措施 (一)建立完善取保候审监督制约机制。应赋予检察机关取保候审监督权,以此确保取保候审不至于走过场,在司法实践中能落到实处,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有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形的,在哪个阶段,由该阶段的司法机关实施管辖权,从而保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能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以切实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保证人、保证金制度。借鉴西方保释制度,根据犯罪金额的大小,可能判处的刑罚,确定保证金的范围,对同一个犯罪嫌疑人既采用保证人又采用保证金。扩大取保候审范围,缩短拘留后提请逮捕的期限,同时对违反取保候审法定义务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再次取保候审,也不得缓刑和假释。取保候审到期后自动解除。这样,既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三)严格贪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制度。对贪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应区别于普通刑事案件,贪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在拟羁押状态下办理取保候审,而且保证人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是该的领导。 取保候审滥用带来的弊端有很多,但如果犯罪嫌疑人真的是冤枉,并不是案件的主要犯罪者,那么是有申请取保候审的必要。遇到了滥用取保候审的弊端或是对于取保候审具体的申请条件想要找律师帮忙,可以在线咨询法律咨询网的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