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中牵扯到诈骗怎么办?
释义
    【为您推荐】铜川律师 馆陶县律师 吴兴区律师 满城县律师 翁牛特旗律师 盐田律师 海东律师
    在发生民事纠纷后,若是当事人通过协调等各种手段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往往会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来给一个公正的裁决。若是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发现案件牵扯到债骗行为,那还能继续审理嘛?还是直接移交到公安机关呢?法律咨询网为大家分析一下民事诉讼中牵扯到诈骗怎么办
    如果民事案件与诈骗案没有牵连,可以单独立案审理;如果是刑事诈骗两案有牵连,就要先进行刑事案件,再审理民事案件。如果是民事诈骗,法院按照相应法律规定审理。
    刑事诈骗和民事诈骗的区别:
    刑事诈骗行为人为了非法占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诈骗的财物数额往往非常巨大,严重扰乱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事诈骗行为人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虚构事实的同时,常常使用虚假的身份、虚假的证件,甚至编造假姓名、假地址等,其目的是在得逞后不受法律的追究。欺诈行为虽然也是违法的,但其严重程度仍然在民事违法的限度之内。对于民事欺诈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为无效。”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法律规定,各自返还财产,欺诈行为一方赔偿对方的损失。
    民事欺诈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通过瞒、哄、诱导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对其不利而对欺诈行为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履行义务”的合法形式,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不法获利”,主观故意是间接的。而诈骗行为则不同,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没有担负义务的动机,只企图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交出财物,非法占有,其主观故意是直接的。
    看了上述的内容,大家知道了民事诉讼中牵扯到诈骗怎么办了。法院继不继续审理要看诈骗的类型以及和本案的关系怎么样。在民事诉讼中涉及到诈骗了,案情往往比较复杂,当事人若是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往往无法区分是那种情景,当事人最好聘请律师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