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诽谤罪立案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释义
    除了诽谤国家机关单位的这种特殊情况,一般诽谤我国公民个人案件的,都是在当事人告知以后,国家公检法机关才会介入干预的。并且只有在构成诽谤罪的情形下才会立案,要知道,诽谤罪只要立案,就代表着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已经涉嫌违法刑法了。因此,诽谤案件中的受害者在提起诉讼之前,首先就要知道诽谤罪立案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诽谤罪立案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诽谤罪立案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二、诽谤罪如何处罚?
    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一般情况下,本罪属告诉的才处理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我们先来说关于诽谤罪的立案依据吧,因诽谤给他人生活造成恶略影响的,转发次数达500以上的,引发社会公共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形象的等这些情况,都已经构成了诽谤罪,另外对于诽谤罪的处罚,诽谤罪需要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受害者可以针对诽谤这一行为另外提起民事赔偿。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4: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