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分级?分级的标准是什么?
释义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不同环境里,而环境污染也是有发生。那么什么是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级如何划分?具体是怎样的?由于大家不了解相关知识,往往会有很多困惑。下面法律咨询网收集了相关资料为你详细解答。
    一、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二、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类型
    1、水污染事故
    2、大气污染事故
    3、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
    4、固体废物污染事故
    5、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
    6、放射线污染事故
    7、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三、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标准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国(界)的环境污染事件。
    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较3大环境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基本概念
    本罪是指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可以为自然人也可以为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本应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到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对防止环境污染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五、环境污染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1、环境污染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时,污染者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章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法律对环境污染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41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求。”
    《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5条“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应当排除危害,依法赔偿损失,并采取措施恢复环境原状。”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1条“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9条“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环境污染责任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以无过错原则为归责原则。环境污染责任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即污染者只要污染环境造成损害,无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第二,实行因果关系的推定。只要因环境污染发生纠纷,就推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污染者负有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第三,污染者与第三人负不真正连带责任。即便环境污染是因第三人的过错所致,污染者也不能因此免除侵权责任,而应与第三人一起向受害人负不真正连带责任。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无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在其内部的责任份额划分上,都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各自责任的大小。
    小编在上文为您详细的介绍了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分级的相关知识,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都已经了解到,环境污染就是违反环保法的行为、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造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上网突发性事故。上文主要介绍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总类、等级及责任划分标准。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莆田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