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逃避执行罪的立案标准 |
释义 | 一、故意逃避执行罪的立案标准 没有故意逃避执行罪,而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是: 1.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后,如果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的行为,特别是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依法查封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情况,应当立案。 2.如果被执行人、担保人或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也应当立案。 二、逃避执行方式行为 1.逃避执行的方式行为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已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以及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2.这些行为都是故意逃避执行罪的典型表现,其目的是为了规避法律执行,使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3.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法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 三、刑期与罚金规定 法律网提醒您,对于故意逃避执行,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期和罚金。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故意逃避执行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同时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故意逃避执行损害了司法权威和法治社会的公信力。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刑法有明确的规定。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法律,共同维护法治社会的和谐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