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教唆犯如何定罪 |
释义 | 一、教唆犯如何定罪 教唆罪的判定: 1、须有教唆之行为; 2、须被教唆者为特定之人; 3、须被教唆者为有责任能力; 4、须有教唆之故意。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二、教唆犯和间接正犯区别 主要区别: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二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 1、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 2、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胁从犯(有教唆行为人的不可能是胁从犯,因此原则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胁从犯)。 三、教唆犯如何处罚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因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防止坏人唆使和利用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因为不满18周岁的人,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听信坏人的挑唆而走上歧途。因此,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予以从重处罚,是完全必要的。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因为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教唆犯所预期的教唆结果没有发生。这在主观上表现为教唆没有得逞,在客观上表现为教唆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还不完全齐备。而且,教唆犯之所以没有得逞,是由于教唆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唆犯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的特征,应视为教唆未遂。 对于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具体要适用哪个刑罚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做出判断,看是主犯、从犯、胁从犯还是教唆犯。根据我国《刑法》中的规定,认定的身份不同,那实际的处罚原则也就是不一样的,针对其中的胁从犯,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教唆犯如何定罪的内容,对于教唆犯在进行定罪量刑时,需要根据其教唆行为、被教唆人身份、教唆的后果等来进行确定,相信法律会给出最公正的判决,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