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情况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
释义
    一、什么情况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
    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下,受害人向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人身保护请求的,应当予以支持。
    
    二、人身保护令怎么申请
    (一)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管辖。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申请由受害人经常居住地、加害人经常居住地或家庭暴力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法院受理。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申请的提出时间。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紧急情况下,可以口头申请。
    (三)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申请人是受害人;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姓名、通讯住址或单位;有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有一定证据表明曾遭受家庭暴力或正面临家庭暴力威胁。
    受害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申请的,由受害人近亲属或其他相关组织代为申请。相关组织和国家机关包括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村)委会、庇护所、妇联组织、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证据,可以是伤照、报警证明、证人证言、社会机构的相关记录或证明、加害人保证书、加害人带有威胁内容的手机短信等。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裁定,无需交纳任何费用。
    三、申请人身保护令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需要提交申请书,并且需要提交相关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证据,可以是伤照、报警证明、证人证言、社会机构的相关记录或证明、加害人保证书、加害人带有威胁内容的手机短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法律网的有关知识,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对于“什么情况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有关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网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四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五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六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八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一条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二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