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 |
释义 |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90后”犯罪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2009年,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22人,占81.5%;小学文化程度的5人,占 18.5%;此外还有2名在读初中的学生,占7.4%。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犯罪未成年人的绝大部分,失学的90后已经成为未成年犯罪的 “主力军”。 2、绝大多数“90后”犯罪者无正当职业。27名未成年犯罪者中,除2名为在读初中的学生,1名在家务农外,其余24人均没有正当职业。通过对每起案件的庭前调查表进行分析可知,由于没有正当职业,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罪者平时游手好闲,或多或少都沾染了赌博、吸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对人生方向的迷失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极易诱发犯罪。 3、侵犯财产型犯罪成为“90后”犯罪的主要形式。2009年,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侵犯财产犯罪人数为18人,达到总数的66.7%,其中抢劫罪占44.4%,盗窃罪占22.2%。 以抢劫案件为例,可看出“90后”具备较明显的暴力性。这些嫌疑人一般选取夜间单身或一男一女行走的行人和年龄较小的学生作为猎取目标,采取持刀威逼、殴打或乘其不备对受害人施加一顿拳脚,将其打倒在地,使其失去反抗能力,然后再进行搜身抢劫。 以盗窃案件为例,可看出“90后”具备较明显的随意性。他们的作案动机就是为了钱财,且作案手段比较拙劣,胆大妄为,作案的预谋性比较小,并没有什么精心的准备,而选择作案对象的随意性却相当大。他们选择的作案时间多以夜间、凌晨为主,作案成功后即分赃散伙。 4、冲动型、偶发性犯罪现象值得关注。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或是产生报复心理或是冲动之下激情犯罪。2009年,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故意伤害案为5件,皆因与他人发生口角或出去所谓的江湖义气产生报复心理当场或事后对其实施犯罪。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未成年人案件的侦查程序 未成年人案件的侦查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起诉程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