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罪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
释义 | 一、诈骗罪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有的认定,主要依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表现。以下情形可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3.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5.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以及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表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 二、诈骗罪的法律依据 诈骗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1.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遭遇诈骗怎么办?了解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后,你是否更加清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疑问,不妨法律网专业律师咨询,我们为你提供法律解答。 ![]()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