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的规定 |
释义 | 一、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规定,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2.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二、举证责任的“三性”原则 举证责任在分配时,应遵循“三性”原则,即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1.证据的真实性要求证据的形式和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不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伪造的,而应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反映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 2.证据的关联性要求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与案件事实无关或不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不能作为案件的有效证据。 3.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这包括证据收集途径和方式的合法性、证据形式的合法性以及证据来源的合法性。 只有符合上述这些要求的证据,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 ![]() 三、民事证据的合法要求 民事证据的合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证据收集途径和方式要合法。证据的收集必须是依法进行的,不能通过违法手段获取证据。例如,通过侵犯他人身体、住所或通讯方法等违法方式所获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 2.证据必须具备合法的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这些形式是在总结多年民事诉讼实践经验并借鉴古今中外民事诉讼法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3.证据必须有合法的来源。如果证据的来源不合法,即使其内容真实且与案件事实相关,也不能用作定案的根据。这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避免了非法证据对案件公正处理的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的规定和民事证据的合法要求,对于正确处理民事诉讼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要求,有助于你在遇到法律纠纷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专业建议,记得随时在法律网发起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