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认定劳动关系的标准有哪些 |
释义 | 一、认定劳动关系的标准有哪些 认定劳动关系主要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是我国劳动法中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而“劳动者”同样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必须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需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并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表明劳动者的工作与用人单位的业务活动直接相关。 这三条标准实际上涵盖了“用人单位”、“劳动行为”和“劳动者”三个方面的考察,共同构成了认定劳动关系的完整标准。 二、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在劳动关系认定过程中,证明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就需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这些都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也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辅助材料。 4.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也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参考证据。 归纳来说,劳动者应注意收集自己的收入凭证、与用人单位有关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招工材料、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施管理的证明以及其他可以作为旁证的证明。 ![]() 三、劳动关系的适用规则 在劳动关系认定过程中,还需遵循一定的适用规则: 1.关于适用主体,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这是由劳动关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2.关于适用标准,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原因和目的必须是为了实现交换。这意味着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对价,这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3.在适用限制方面,讨论的劳动关系认定主要指的是区别于集体劳动关系的个别劳动关系,并且这种个别劳动关系还是标准劳动关系。 这意味着劳动关系认定通常不包括非标准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 看完本文,你是否对劳动关系认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还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随时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我们将竭诚为你服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