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
释义 | 一、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在我国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影响。 1.根据法律的规定,当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并具备逃逸情节时,即可构成交通肇事罪。 2.这一规定将逃逸行为作为定罪的情节之一,使得逃逸行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3.对于这一规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二、逃逸行为定罪量刑争议 针对逃逸行为在交通肇事中的定罪量刑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逃逸行为作为定罪的情节之一,是合理的。他们认为,逃逸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行为人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大,客观上也可能导致危害结果的扩大。 因此,将逃逸行为作为定罪的情节之一,有助于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全和公正。 2.逃逸行为作为定罪的情节之一,是越权解释,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他们认为,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明确的规定,逃逸行为只能作为量刑情节之一,而不能成为定罪情节。 将逃逸行为上升为定罪情节,实际上是修改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这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 三、逃逸行为应否犯罪化 对于逃逸行为应否犯罪化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逃逸行为应当犯罪化。他们认为,逃逸行为本身具有严重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将其犯罪化可以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全和公正。 2.将逃逸行为犯罪化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遏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 3.逃逸行为不应当犯罪化。他们认为,逃逸行为只是行为人罪后的表现,不具有定罪层面的评价意义。在刑法没有明文规定逃逸行为为犯罪的前提下,将其犯罪化是不合理的。 4.将逃逸行为犯罪化也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滥用刑罚的情况,不利于保障人权。 你认为逃逸行为是否应被犯罪化?欢迎留言讨论。法律小助手法律网将持续关注此话题,为你提供更多法律解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