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下会被法院强制执行 |
释义 | 一、什么情况下会被法院强制执行 1.在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生效后,如果负有给付义务的一方未按照生效的法律文书履行其义务,另一方可以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间内申请执行。 2.这包括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等具有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 3.当一方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 强制执行的条件主要包括: 1.其他单位和个人如持有被申请执行的财产,必须按照人民法院的书面通知协助执行; 2.法律文书必须具有执行效力,且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没有生效的不能作为执行的根据; 3.法律文书还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如果只是确认或变更法律关系的,则无需执行。 ![]() 三、执行费和财物清偿 1.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会收取一定的执行费用,按照诉讼费的标准收取。这些费用由被执行人在执行完毕后支付给法院,并上缴国库。 2.对于被强制执行人的财产,如果有多个申请人,人民法院执行员会按照法定的清偿顺序进行分配,以满足申请人的债权。 3.清偿顺序首先是工资和生活费,其次是税款,然后是其他债务。 (1)如果同一清偿顺序内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的要求,则按照各人的债权数额比例进行分配。 (2)对于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财产,还需要计算利息,通常按照规定的利率进行计算。 法院强制执行是保障法律文书生效的重要手段,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遵守法律规定。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法律网提问,我们的法律专家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