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撤销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
释义 | 一、撤销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撤销合同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同样,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这些条款为合同撤销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合同撤销的情形 合同撤销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6.此外,还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订立合同,其法定代理人未追认的,与之订立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有撤销合同的权利。 7.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合同,但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能撤销。 8.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订立合同,被代理人未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撤销合同的权利等情形。 三、合同撤销后的效果 合同撤销后,会产生以下法律效果: 1.当事人因为被撤销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互相返还;如果无法返还的,要折价补偿。 这是基于《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对于合同撤销如果是由于一方过错导致的,则这一方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的,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也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一旦合同被撤销,它将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如同从未存在过一样。 综上所述,撤销合同的法律依据、情形以及撤销后的法律效果在《民法典》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涉及合同撤销的问题,建议当事人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同撤销涉及复杂的法律条款和实际操作,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法律网随时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