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
释义 | 一、我国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1.协商。因土地使用权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2.调解。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3.仲裁. 4.诉讼。根据纠纷内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法。 法律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我国土地纠纷怎么进行预防 1.建立健全土地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权利和利益,规范土地管理和使用行为,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 2.强化土地权属管理:加强土地权属登记和管理工作,确保土地权属清晰、合法,防止因权属不明确而引起的纠纷。 3.加强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强化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利用,避免因土地利用不当而引起的纠纷。 4.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土地征收和补偿标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因土地征收而引起的纠纷。 5.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督: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 6.提高公众的土地法律意识: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土地法律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权的能力。 ![]() 三、我国土地纠纷需要哪些证据 我国土地纠纷需要的证据主要包括: 1.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2.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4.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5.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