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界定肇事逃逸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 |
释义 | 一、如何界定肇事逃逸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 界定肇事逃逸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如下: 1.行为人有逃逸行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 2.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长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界定为在事故发生后的当时至行为人被事故处理机关关押或押解途中前的这段时间。行为人在这个时间段逃跑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逃跑行为。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并不是所有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就是逃逸行为,有的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未离开事故现场,但在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此行为应认定为逃逸行为。 二、逃逸交通肇事的后果是什么 逃逸交通肇事的后果如下: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致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逃逸的,可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酒驾肇事逃逸会留案底吗 法律网提醒您,酒驾不会留案底。而酒驾不属于犯罪,所以不会有案底,但是酒驾造成事故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会有案底。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