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自信失误与间接故意的区分要点 |
释义 | 一、自信失误与间接故意的区分要点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但在其看来,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就间接故意而言,行为人对哪一种可能性较大通常没有预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 法律网提醒你,这两点区别说明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所反映出来的非难可能性不同,也说明直接故意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条件不同;由于直接故意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故即使危害结果没有发生,也能查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希望发生的态度,因而可能成立犯罪(未遂、预备等);因为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故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难以证实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放任发生的态度,因而通常难以成立犯罪。 ![]() 三、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犯罪未遂的成立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没有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3.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因为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是持一种放任态度,当法律程度上的危害结果发生时,则已成立犯罪既遂。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