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
释义 |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明确如下: 1.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子女不仅限于婚生子女,还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则包括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如果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不存在,则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的定义同样广泛,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这一顺序的规定确保了遗产能够按照亲近关系的远近进行合理分配。 二、多继承人的股权继承 当存在多个继承人时,股权的继承需按照特定规则进行。 1.如果被继承人留下了遗嘱,各继承人应依照遗嘱的内容进行股权的继承。 2.若未留遗嘱,则股权的继承应遵循法定继承顺序,即首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若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则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 3.这一切的前提是公司章程中没有禁止股权的继承。如果公司章程有特殊规定,则继承人需遵守这些规定,可能无法直接继承股权。 ![]() 三、房产继承权的具体顺序 房产继承权的顺序同样遵循《民法典》中的规定。 1.若被继承人留有遗嘱或遗赠协议,房产应按照遗嘱或协议的内容进行分配。 2.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房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首先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若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则轮到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若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则第二顺序继承人将有机会继承。 4.在房产继承中,还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男女平等、养老育幼、互谅互让以及权利义务相一致等。 你对继承人的范围还有疑问吗?法律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关注法律网,让我们一起成为更懂法的公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