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起诉的期限是几年 |
释义 | 生活中的借贷纠纷中,债务人到期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欠款,但是并不是可以无期限的选择这种方式。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民事起诉的期限是几年?民事起诉费用应该由谁承担?民事起诉法中证据的种类有哪些?下面由法律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 一、民事起诉的期限是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通则》规定,下列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二、民事起诉费用应该由谁承担 1、当事人请求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当事人按承担责任的比例负担。 2、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负担。 3、撤诉案件,由原告负担,但减半收取;驳回起诉的案件,由原告负担。 4、申请执行费和执行实际支出的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第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分别为: (1)经上诉,维持原判的案件,由上诉人负担,双方上诉的,由双方负担; (2)上诉后撤诉的案件,由上诉人负担; (3)二审改判的案件,除按一审负担原则负担后,还应当相应调整一审诉讼费用的负担; (4)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两审诉讼费用。 (5)经人民法院再审或提审的案件,如认为原审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并依法进行改判的,对诉讼费用一并改判。 三、民事起诉法中证据的种类 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2、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存储于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包括电子签名、格式化后的硬盘通过恢复取得的信息等等,与传统的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有所区别。 6、证人证言。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专业人员运用其专门知识,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对专门性问题作出意见,以作为法官判断相关证据真伪的参考依据。 8、勘验笔录。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一定的事实,对与案件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或指定有关人员进行查验、拍照、测量后的记录。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民事起诉期限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若您还有其它的问题,可以登录法律网的官方网站,免费咨询我们的律师! 拓展阅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