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内古代官制之一。从三国开始,官制分为九品,历代相沿不改。隋唐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官称为流外。《通典·职官》:“后魏置九品,品各置从凡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炀帝除上下附唯留正从各九品,又置视二品至九品,品各有从,自行召尚书令始焉,谓之视流内,视流内自此始焉。”依唐制,流内官由流内和视流内官二种组成。后来规定,“唐自流内以上,并因隋制,又置视正五品视从七品以署萨宝及正视谓之视流内;又置勋品九品,自谓卫录事及五省令吏焉,谓之流外,流外自此始。这样,凡流内官必须由视从七品以上和正从九品以上的官组成。在此之外的官皆称为流外官(或未入流)。唐朝的流外管制也分品级。京师官署吏员皆由流外官充任。如果流外官经过考铨成绩优异者,可以递升流内,唐时称入流。明清,凡属于流内官,一般称为几品官,流外的官称为吏或胥吏。《唐律疏议·名例》曰:凡流内官非犯十恶之罪者,依其品级分别可享受请、减、议、免、官当等特权。凡流外官及从流外及庶人而任流内者犯罪,不以官当、除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