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计算处理违纪行为的时限
释义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用人单位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处理违纪行为?已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二十条曾规定:“对职工的处分,审批时间自确认错误之日起不超过5个月,其他处分不超过3个月。员工受到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或者退市的,企业应当书面通知并备案。”根据这一规定,劳动者违反纪律,经调查核实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确认劳动者过错之日起五个月内给予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一般处罚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确认劳动者有过错后三个月内执行。用人单位对逾期违纪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理,将面临败诉的风险
    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国家尚未对此作出相关规定。笔者认为,最好将劳动争议时效与违纪职工时效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样,用人单位对违纪员工的处理期限也可以确定为一年,对员工的处理期限从用人单位确认或者应当证明员工有过错之日起计算。如果工人违反纪律,他们将侵犯雇主的合法权益。例如,劳动者旷工侵害了用人单位获得劳动义务的权利;劳动者玩忽职守,侵犯用人单位管理权的;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拒不改变规定,侵犯了用人单位获取劳动者全部工作能量的权利;即使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社会形象。因此,用人单位处理违纪员工的目的是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是,这种“维权”行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由于员工侵权的仲裁期限为一年,用人单位还应当在确认劳动者过错之日起一年内对违反纪律的劳动者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者过错之日”与“劳动者被证明过错之日”不一定一致。一般来说,“劳动者过错确认日”往往晚于“劳动者过错确认日”。如果几年后发现并确认了工人的错误,如何把握处理违纪工人的时限?针对《劳动法》没有规定的情况,结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算”的规定。但自侵权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用人单位对违反纪律的劳动者的处理时效不得超过20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样,用人单位处理违纪员工的期限也可以确定为一年。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师协会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参加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