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商登记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是什么 |
释义 |
什么是工商登记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根据《公司法》及相关登记法律法规,工商登记属于形式审查,当事人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工商登记机关有时可以对有明显疑点的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包括股权变更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实施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律程序。公司登记的法律效力在于确认公司主体资格或者公示当事人的行为,登记机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内容进行审查。从商事登记的历史发展来看,审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形式审查,即登记机关只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而不调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二是实质审查,即登记机关不仅审查申请形式是否合法,而且对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保登记事项的法律效力。三是折衷审查,即登记主管机关对登记事项特别是有问题的事项进行重点审查。发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登记。但登记事项不能推定为完全真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最终取决于执法机关的判断。事实上,我国现行公司登记采用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原则,但无论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都不能完全排除对相关事实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合法性和真实性是登记机关审查的共同内容。实质审查应当审查相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而形式审查也应当审查相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区别只是考试对象不同。形式审查只是对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文件进行审查,实质审查还应当根据需要了解或者调查提交文件以外的事实,以确认有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因此,即使认定登记机关只有进行形式审查的义务或者责任,也不一定排除对有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事实上,一些违法或者虚假的登记事实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只要进行正式审查,就可以从当事人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找到。认定登记机关是否应当对违法或者虚假登记承担责任,不是以登记机关的审查义务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为依据,而是以登记机关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审查义务或者法定注意义务为依据。当事人提交的文件足以发现有关事实的违法性或者虚假性,登记机关因过失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仍不采取相应措施的,登记机关对由此产生的错误登记不能免除其过错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