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开发商欺诈销售赔偿有什么规定?
释义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购买房屋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项人生目标。但是有些黑心的开发商,一心想着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从而赚取更高的利益,甚至会进行欺诈销售产品,一点都不为消费者考虑。
    一、开发商欺诈销售赔偿有什么规定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的数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有以下五种情形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请求返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1)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售给第三人或者所售房屋系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4)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5)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二)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三)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二、如何判断开发商是否构成欺诈
    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几点:
    1、行为的手段。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应当采用客观方法,即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加以判断,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欺诈行为,如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
    2、行为的后果。
    制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目的是遏制经营欺诈和维护市场秩序,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实施这种制裁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损害发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行为的主观方面。
    欺诈,是指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
    对于商品房这一较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于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价格高等特点,不能简单地照搬以上几个因素而轻易地把某些开发商的行为定性为“欺诈”而要求其双倍赔偿。那么,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出现以上几种情况的,并且开发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购房者可以以开发商作出欺诈行为为由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要求其双倍赔付。
    通常情况下,一些开发商都过大的吹嘘自己的产品,或者伪造其他牌子生产外表,而内部却无法相信。遇到这类情况,则需要开发商欺诈销售赔偿的,小编还是要建议大家在购买东西的时候,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轻易的相信销售,当然,如果发现欺诈销售也可以进行举报。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0 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