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解除在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
释义 | 由于受旧合同法理论和传统司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合同法有关合同解除的规定,在理解上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以致实践中出现一些习以为常却不符合合同解除原理的错误做法,从而严重妨碍了合同解除在实践中的正确实施,并影响到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规定,有必要对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理论分析,澄清其缘由,指出其错误,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误区之一:单方解除只适用于法定解除。在传统合同理论中,根据解除的事由不同,合同解除被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根据解除的主体不同,又被分为单方解除和双方解除。而现代合同理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合同解除仅限于单方解除,亦即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在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权,使合同的效力归于消灭。它具体包括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大类。在大陆法系国家,对合同解除的概念采用狭义,即将合同解除仅仅视为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单方行为,而协议解除则被排除于合同解除制度之外。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合同解除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它既承认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也承认协议解除。这种规定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法定解除为单方解除,合同法第93条规定的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为双方解除,故单方解除只适用于法定解除。这种理解在实践中比较普遍。笔者认为,合同解除严格讲就是指单方解除,依解除的事由不同,又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至于所谓的协议解除,在大陆法系中又称为合意解除、解除契约或反对契约,是一种无解除权的、当事人间合意的结果,亦即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必要,是以一个新的合同代替一个旧的合同,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合同解除。约定解除与协议解除虽然都体现了当事人的一种合意,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区别:1、约定解除是一方行使约定解除权的结果,是一种单方行为,须以约定解除权的存在为前提;而协议解除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的结果,是一种双方行为,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前提。2、约定解除的行使往往是一方当事人违约的结果;而协议解除不以一方违约为前提,在没有违约的情形下,双方当事人亦可协商解除合同。3、约定解除的效力由法律直接规定;而协议解除的效力完全听人由当事人的意愿,法律不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4、约定解除权的行使导致合同消灭;而协议解除是以一个新的合同关系代替原来旧的合同关系,是对相互权利义务的重新安排、调整和分配。5、从约定的时间来看,约定解除是一种事先约定,而协议解除是一种事后约定。综上所述,约定解除不同于协议解除,它本质上是一种单方解除行为。因此,单方解除既适用法定解除,也适用约定解除。或者说,单方解除包括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误区之二:只要违约就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因一方当事人的根本违约致合同履行利益不能实现,对方当事人为了防止合同在违约情形下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即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自救措施,目的在于防止损失扩大,维护自身利益。因此,首先,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形,在双方违约的情形下则比较复杂,要看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从自我保护意义来讲,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要解除合同,而要判断这种违约是不是根本违约,是否不采取解除措施就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要符合正当目的;最后,从交易成本角度来分析,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一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给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带来冲击和破坏。正因为如此,各国合同法均对合同解除的事由作出了严格规定。合同法第94条对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解除情形虽有5条之多,但较过去合同法的规定要严格得多。在实务操作中,对于法定解除的适用应严格依法律规定办理,并对第94条第5项即“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之规定要从严解释,应以法律有明文规定为限。对于约定解除而言,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解除事由的约定一定要慎重,不要将一般违约事项规定为解除事由,更不能将法律、法规禁止的事项规定为解除事由。双方当事人解除事由的约定,既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也要遵循公平合理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