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何频繁上调 |
释义 | 一、对冲流动性,减少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遭遇通货紧缩的局面,一度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加以调控,到2003年通货紧缩的局面基本得以解决,但是随后几年,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又成为困扰宏观经济的重要问题。 对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理论界纵说纷纭,但一般我们理解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地及时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现金(M0)的流动性是最强的,依次为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供给总量,因此流动性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就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货币供应量(M2)具体数据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货币供应量(M2)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4年的253207.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03000亿元。另外,还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增长率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见图3),更能明确的反应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之快。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样对实体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央行要采取措施,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收缩流动性,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近年来之所以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如此之快,是因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节节攀升(见图4),截止2008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已达16821.77亿美元,直接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的增加,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渠道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 对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虽然可以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形式对冲一部分,但由于其规模庞大,仅靠央行票据是无法对冲的,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只能通过频繁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尽量回笼基础货币。 当然,流动性过剩的终结原因还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过剩流动性主要是从国际上输入的,是我国储蓄大于投资在金融层面的表现;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期、严重存在的原因又与国际经济、货币体系的不平衡有关。从图5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大幅提升,使得流动性过剩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因此要想真正彻底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本人认为应缩小国际贸易顺差,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庆幸的是,从2008年一季度的进出口额统计数据中发现,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达57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累计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净减少50.2亿美元。贸易顺差额度缩小,这对我国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