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交通事故怎么开庭审理?
释义
    一、交通事故怎么开庭审理?
    1、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2、审理前核对讼诉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讼诉权利与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法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
    2)证人作证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
    3)出示证据
    4)宣读鉴定结论
    5)宣读勘验笔录.
    6)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所有的证据.
    7)质证双方就赔偿争议所得供的证据应互相质证.
    4、法庭辩论.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后互相答辩
    5、法庭辩论终结,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应依法作出判决.
    6、法庭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
    二、交通诉讼程序的期限是多久
    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而提出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力,而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就具有法律效力.对此裁判,当事人即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三、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机动车损害赔偿的责任划分作如下总结:
    机动车发生事故产生损失的,首先由机动车投保第三者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承担赔付责任,不足部分由发生事故的各方按各自责任的大小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入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减轻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规定执行: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一90%的损害赔偿责任;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一70%的损害赔偿责任;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40%一50%的损害赔偿责任;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一30%的损害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按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院认定责任的证据基本上是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然,如果有其他证据证实认定书的认定不属实的,法院可以不采信认定书而采信其他证据据以定案。
    交通事故当事人双方因为事故赔偿项目或者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后是可以提起诉讼的解决的,交通事故的诉讼案件没有具体规定开庭数量,一般开庭一到两次即可进行宣判,如果当事人没有按照判决数额进行支付,另一方也是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执行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