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什么?
释义
    《刑法》中规定的不同刑事犯罪,其实实际侵犯的客体都是不一样的。有侵犯的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有的侵犯的则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对于故意杀人犯罪来说,大家知道法律中规定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什么吗?下文中法律咨询网小编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什么
    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刑法中生命起始的标志能说为胎儿脱离母体后,开始独立呼吸。生命的终止我国实践中以心脏停止跳动为标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心脏不可逆转地停止跳动,可以认定为生命已经终止。因此,母体中的胎儿与尸体都不能作为故意杀人的罪的客体,但侵犯其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侮辱尸体罪。
    二、故意杀人罪如何认定
    (一)罪与非罪。
    1.是否有行为违法的阻断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意外事件、竞技比赛以及执行公务将他人杀死,一般不构成犯罪。
    2.他人行为引起自杀案件的认定:
    (1)帮助自杀行为。
    帮助自杀,是指:第一、他人已有自杀意图,行为人对其在精神上加以鼓励,使其坚定自杀的意图,第二、或者给予物质上帮助,使他人得以实现其自杀意图,第三、或者受已有自杀意图者的嘱托而直接将其杀死。在民事侵权行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是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但剥夺他人生命违背法律及公序良俗,所以帮助自杀行为原则上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虽然安乐死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在目前我国立法尚未承认其合法的前提下,安乐死行为仍构成故意杀人罪。当然,对于帮助自杀行为,由于其不是剥夺他人生命的唯一原因,有时可能是次要原因,因而其危害小,处罚应考虑从轻、减轻或免除。但是仍然应当追究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2)教唆自杀行为。
    教唆自杀是指行为人通过劝说、利诱、命令、胁迫等方法使没有自杀意图的人产生自杀决意并实施自杀行为。由于教唆者主观上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教唆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如教唆对象为无责任能力人,教唆者应以故意杀人罪的间接实行犯对待。
    (3)相约自杀。
    相约自杀是指行为人和他人一起约定好一起自杀,但最后行为人没有实施自杀的行为。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而且以自己也要自杀为前提,客观上也放任了对方的自杀行为,因此,对于行为人的行为也应当以故意杀人论处。但在量刑事方面因其社会危害性小,可以考虑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间接杀人。教唆未达到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杀害他人,由于行为的实施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所以行为者实际上是教唆者的工具。此教唆者在理论上称为间接正犯,被教唆者实施的行为应视为是由教唆者本人实施的。教唆者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三)故意伤害(致死)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未遂)罪区别。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只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内容,他人死亡是由于过失所致,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则以剥夺他人生命。
    (四)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犯罪区别。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手段杀人的,如果危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则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罪构成想象竞合,从一重处罚。不特定是指危害行为的危害结果事先无法确定,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一经实施,其犯罪后果就具有严重性与广泛性。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很相似,但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而故意伤害罪则仅仅是侵犯的公民的身体健康权,这二者不一样,从恶劣程度上来看,自然是故意杀人罪要严重一些。《刑法》中也对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规定的比较重。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6 16: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