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制裁是什么意思
释义
    民事制裁是什么意思
    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违反民事法律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处的民事制裁、处罚措施(《民法通则》第134条)。
    基本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依据民法通则第134条附款,一般用于保障民事制裁结果生效以及审理过程中诉讼的正常进行,详见民事强制)
    对于民事制裁罚款、拘留与民事诉讼罚款、拘留的适用。诉讼罚款、拘留的适用,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明确,易操作性,笔者不再累述。现主要就民事制裁罚款、拘留的适用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依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4条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民事制裁适用时“依照法律规定”,即只有法律明文规定适用罚款、拘留的情况才适用,这里所指的法律是实体法,一方面是民事方面法律规定,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9条、第134条3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第61条、第62条、第63条、第163条之规定,以及其他民事法律;另一方面是行政法律方面的规定,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行政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当事人民事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应当受到罚款、拘留,而行政机关未作处理,在诉讼过程中发现后,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按民事制裁采取罚款、拘留,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均有罚款、拘留等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上述民事案件时,如发现有其中的严重违法行为,就可以依据这一法律规定予以民事制裁,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或拘留。
    (二)、控制适用的范围。民事罚款、拘留的适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仅适用少部分民事案件中,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严控制,只对特定的对象采用,不能任意扩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所作的司法解释,民事罚款、拘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民事罚款、拘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9条规定的企业法人的六条规定;另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项的规定,结合其他法律、法规,由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自由掌握进行民事制裁的罚款、拘留,这属于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因此,要特别注意控制使用原则,慎重、稳妥地适用,严防错用、滥用。
    (三)、处罚应与其民事违法程度相适当。人民法院适用民事制裁的罚款、拘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与违法行为相当,使罚款、拘留的限度与违法行为适当,要恰如其分,不枉不纵。民事制裁罚款、拘留不是对任何民事违法行为都采取,只对那此法律有规定,具有严重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尚不足以惩戒其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对“严重”的理解,一般要以违法行为人的动机、情节、后果进行综合考虑。如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被告故意致原告轻伤,被告只对医疗等费用赔偿,被告也未受到治安处罚,而赔偿对被告的行为又不能予以惩戒,在此,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发现被告无故伤人,造成他人轻伤这一严重情节,可以对被告进行民事制裁,予以罚款或拘留。这将有利于严肃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神圣,使违法行为得到其应有的惩戒。
    民事制裁是一些人违反民法的时候受到的处罚和裁决,一般可以通过罚款、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原状等方法进行执行,通常劳动制裁就是这样的,使用最多的就是赔偿损失,以上就是对你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你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的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