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庭暴力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据形式 |
释义 | 家庭暴力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据形式 1、一定情况下的举证责任转移 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受侵害事实及伤害后果并指认系被告所为的,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 2、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陈述的可信度高于加害人 3、专家辅助人 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聘请相关专家出庭,解释包括受虐配偶综合症在内的家庭暴力的特点和规律。专家辅助人必要时接受审判人员、双方当事人的询问和质疑。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可以作为裁判的重要参考。 4、加害人的悔过、保证 加害人在诉讼前做出的口头、书面悔过或保证,可以作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 加害人在诉讼期间因其加害行为而对受害人做出的口头、书面道歉或不再施暴的保证,如无其它实质性的、具体的悔过行动,不应当被认为是真心悔改,也不应当被认为是真正放弃暴力沟通方式的表现,而应当被认为是继续控制受害人的另一有效手段,因此不应作为加害人悔改,或双方感情尚未破裂的证据。 家庭暴力加害人同时伴有赌博、酗酒、吸毒等恶习,之前做出的口头、书面悔过或保证可以视为其不思悔改的重要证据。 加害人的口头、书面道歉或保证应记录在案。 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相关的记录与证明 家庭暴力受害人在提起诉讼之前曾向公安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妇联组织、庇护所、村委会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投诉,要求庇护、接受调解的,或者家庭暴力受害人曾寻求过医学治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上述机构提供的录音或文字记载,及出具的书面证词、诊断或相关书证,内容符合证据材料要求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真实可靠的,可以作为认定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证据。被告人否认但又无法举出反证,且无其他证据佐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其为加害人。 6、未成年子女的证言 借鉴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的立法例,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2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当的证言,一般应当认定其证据效力。 7、公安机关的接警或出警记录 人民法院在认定家庭暴力事实时,应当将公安机关的接警和出警记录作为重要的证据。 接警或出警记录载明施暴人、受害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据此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存在。 出警记录记载了暴力行为、现场描述、双方当事人情绪、第三方在场(包括未成年子女)等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各种因素,查明事实,做出判断。 报警或出警记录仅记载“家务纠纷、已经处理”等含糊内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或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处理该事件的警察出庭作证。 8、互殴情况下对施暴人的认定 夫妻互殴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以下因素正确判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 1)双方的体能和身高等身体状况; 2)双方互殴的原因,如:一方先动手,另一方自卫;或一方先动手,另一方随手抄起身边的物品反击; 3)双方对事件经过的陈述; 4)伤害情形和严重程度对比,如:一方掐住相对方的脖子,相对方挣扎中抓伤对方的皮肤; 5)双方或一方之前曾有过施暴行为等。 离婚渐渐的在我们看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家庭暴力而不敢离婚,如果遇到家庭暴力的问题,欢迎大家到法律咨询网找专业律师进行相关咨询,如果有其他的疑问或者法律问题,也请大家到法律咨询网找专业律师进行问题的解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