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知情的参与诈骗一般会判多久 |
释义 |
一、不知情的参与诈骗一般会判多久 参与诈骗不知情不会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规定 本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二、集资诈骗不知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集资诈骗情况下不知情分公司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只会在总及子公司存在,分公司应为负责人。总公司人员犯罪,如果分公司不知情,且没有参与实施总公司的犯罪行为,分公司的负责人是无责的,但债务承担,如果总公司资产不足的,是要分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的。分公司无法定代表人,只有负责人,总公司违法追究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诈骗罪是状态犯,不可能存在事后共犯。状态犯与继续犯不同,继续犯是不法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状态,而状态犯是不法行为已经完成,只存在不法状态的继续。再次,刑法理论上的事后共犯是指事后帮助行为。即主要是事后的隐匿行为,但以事前通谋为前提,否则就不构成帮助犯。 公司高层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诱惑其他中小职员在不知情的前提之下就参与诈骗行为之中,此类诈骗案件在被发现之后,不知情的主体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需要该不知情的主体自证其确实不知情,否则按照知情来处理。 三、什么是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知情的参与诈骗一般会判多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国法律中规定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参与诈骗不知情不会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体的规定如上。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法律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六十六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