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理避税要走出哪些误区? |
释义 | 合法避税是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合理避税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务等各个部门的合作,从合同签订、款项收付等各个方面入手。我们在避税的同时需要走出哪几个误区呢?请看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误区之一:合理避税就是少缴税或不缴税 提到合理避税,不少人想到的就是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实际上合理避税仅仅是纳税人进行经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其根本目的应当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目的一致,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纳税人来说,如果从某一经营方案中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即使该经营方案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该经营方案仍然是纳税人的最佳经营方案。 误区之二:合理避税只与税款的多少有关 目前,我们在探讨合理避税时,基本上都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即将合理避税简单地看成是税款的多与少的选择,而很少去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事情。这是一种不正确、不全面的合理避税观。合理避税并不是单纯为了节税,而是履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履行纳税义务,最大的利益是可以使纳税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避免因为纳税义务的不履行而被税务机关处罚,进而减少和避免纳税人在纳税方面的损失。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应当依法享受法定的权利。因此,依法维护纳税人权利是合理避税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纳税人在纳税权利方面的筹划还很少。不仅如此,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纳税人权利都不知道如何维护,对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也常常是轻易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就会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误区之三:合理避税无风险 从当前我国合理避税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合理避税过程中都普遍地认为,只要进行合理避税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合理避税的风险。其实合理避税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首先,合理避税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合理避税方案,又如何实施,这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合理避税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等。主观性判断的正确与错误就必然导致合理避税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的成功与失败,失败的合理避税对于纳税人来说就意味着风险。其次,合理避税具有条件性。一切合理避税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实施的。 合理避税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财务与税收政策。 合理避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