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宪法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一、我国宪法规定是什么? 宪法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序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宪法保障、其他规定。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选举制度等。 2、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3、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关于根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第六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宪法第 15条(1999年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二、宪法在我国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如果把宪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所有法律排成金字塔形状的话,宪法就处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如果我们同学任意翻开一部普通法律,都会发现所有普通法律的第一句话都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是是子法。另外,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如果与宪法内容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自动无效。违反宪法的行为有一个专业的词来表示,叫“违宪”。由此也可以看出宪法的特殊地位。 三、法律违反宪法怎样处理? 我国法律制定很严格,一般不会出现他法违反宪法的情况,但不排除。但一切法来源于宪法,宪法是基本法,有最高地位。如果有法律违宪,首先启用违宪审查程序,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一般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过宪审查后,如果确定该法律法规条款与宪法相违背,相关部门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做出顺应宪法的修改,否则上级部门有权废除相关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由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宪法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宪法在我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几乎法律覆盖的所有面都可以从宪法中找到出处,宪法规定的内容包括我国的经济,政治等,并对其做出了总的方向指导和规定,从根本上诠释了国家的地位不容侵犯,是我国的立国之法。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