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政府强制拆迁的法定程序有哪些 |
释义 | 一、政府强制拆迁的法定程序有哪些 政府强制拆迁的法定程序是确保拆迁行为合法、公正、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强制拆迁前,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定步骤。 1.政府需要作出责成决定,并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前15天通知被拆迁人,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 2.在这一阶段,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3.如果被拆迁人在公告指定的期限内仍未自动搬迁,政府才能正式实施强制搬迁。这一步骤需要特别小心,以确保所有程序都符合法律规定。 4.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单位负责人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房屋内物品进行证据保全。 5.这个环节的目的是确保整个拆迁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防止任何不当行为的发生。 6.实施强制拆迁时,被执行人应当到场。如果其拒不到场,也不影响执行机关的执行。 7.公证员应当组织对所有物品逐一核对、清点、登记,分类造册,并记录上述活动的时间、地点,交两名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在场人员核对后,由公证员和在场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8.被拆迁人拒绝签名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9.物品清点登记后,应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接收。 10.不能立即交于被拆迁人的,拆迁人应将物品存放在合适的仓库中,同时,拆迁人应制作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领取物品。 11.逾期不领的,拆迁人应办理提存。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被拆迁人的财产权益得到保障。 12.强制执行腾出的房屋,由裁决机关接收。这一步骤标志着强制拆迁的结束,也是整个法定程序的重要环节。 二、禁止的强制拆迁行为 在拆迁过程中,一些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根据《裁决规程》的有关规定,实施强制拆迁的时候,不得采取恐吓、胁迫以及停水、停电、停止供气、供热等非法手段进行。 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违背了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国家明令禁止以下三种拆迁行为: 1.强拆暴拆等行为被禁止。这类行为不仅对被拆迁人造成极大伤害,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2.农村拆迁政府必须发布相应的拆迁文件,文件中涵盖拆迁的费用补偿,拆迁事件,以及农民的迁移事件等等。这是为了确保被拆迁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补偿情况,防止信息不对称和暗箱操作。 3.禁止先拆迁后补偿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被拆迁人的财产权益,必须得到严格禁止。 ![]() 三、遭遇非法强拆怎么办 如果遭遇非法强拆,被拆迁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在面临非法侵害威胁时,正式书面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保护请求,并保留送达回执。这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2.在遭受侵害时立即报警求助。及时报警是制止非法强拆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措施。 3.在被侵害之后要求立案侦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 4.在适当时机向法院提出行政不作为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促使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对于拆迁程序和法律维权的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法律网会尽快为你解答。同时,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你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