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释义
    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要收集证据,提交给法院。除了一般证据之外,还有其他证据需要补强证据的,这种叫补强证据。那么,民事补强证据规则?民事诉讼中补强证据规则的分类是什么?以下就跟随着法律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补强证据规则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规定如何用一个证据去支持、补充已有证据的证明力上的瑕疵,以实现其证明价值的规则。支持被补强证据的证据叫补强证据,意思是指补强证据增加了被补强证据的证明力或是补强证据消除了被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上的瑕疵。
    在民事诉讼领域中,补强证据规则就是指由民事诉讼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的,当某一证据的证明力较弱,不能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时,必须有其他证据对该证据的证明力加以支持、增加,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明规则。
    
    二、民事诉讼中补强证据规则的分类
    在我国对补强证据规则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把补强证据规则分为两类:
    1、依据法律的规定,对被补强证据强制补强,补强证据的范围和标准完全由法律加以制定,属于强制性补强,当事人和法官没有选择的自由;
    2、在法官认定事实时为满足证据充分而进行的证据补强,属于任意性补强,也就是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庭审中常说的“相互印证”,据以认定案件的全部证据都必须相互印证,该规则的适用司法人员较强的任意性。
    该类划分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任意性补强与强制补强的划分在适用的强度上与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上具有重要的区别。
    三、补强证据的数量有限制吗
    对于补强证据的数量,只能由审理案件的法官进行自由裁量。法官既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一个补强证据,也可以要求其提供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补强证据。当然,就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而言,其在运用证据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判时,也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律的规则,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补强证据以及被补强的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强弱进行判断,并以此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如果补强证据与被补强证据相互结合,能够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则可以对其所审理的案件作出有利于一方当事人的裁判;相反,则应当作出不利于该方当事人的裁判。由此可见,法官对补强证据数量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地滥用自由裁量权。
    以上就是法律网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相关内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补强证据规则,是指规定如何用一个证据去支持、补充已有证据的证明力上的瑕疵,以实现其证明价值的规则。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网的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 什么是刑事补强证据规则
  • 民事证据采信规则
  • 民事证据规则证据分类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