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期限计算是怎么规定的 |
释义 | 一、民法典中期限计算是怎么规定的 在《民法典》中,关于期限的计算方式有明确规定。 1.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期间是基本的计算方式。 2.在计算期间的起止时间时,开始的当日并不计入,而是从下一日开始计算。 3.对于按照小时计算的期间,则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4.如果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那么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5.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时,如果存在业务时间,则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 这些规定确保了期限计算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二、计算期间的起止时间 在计算期间的起止时间时,《民法典》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1.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起始日不计入期间,而是从下一日开始计算。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期限从某月的第一天开始计算,那么该月的第一天不计入期限内,而是从第二天开始算起。 2.对于按照小时计算的期间,起始时间则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来确定。 这些规定确保了期间计算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 三、民法典的时效规定总述 1.《民法典》对时效问题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是基本的时效期间规定。 然而,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例如,对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是从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2.《民法典》还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延长等情形。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事纠纷的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民法典》对期限计算和时效问题作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民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定,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民法典》的时效规定,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如需了解更多,不妨在法律网上查找相关法律条文,或发起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