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有哪些情况 |
释义 | 一、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有哪些情况 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交通事故未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如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3.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有明确的罚款和拘留规定。 二、逃逸可能并处情形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虽然未触犯刑法,但仍可能面临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并处。 1.民事赔偿责任,即赔偿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行政责任方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逃逸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三、逃逸犯罪构成要件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所构成的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此罪。 2.主观方面在逃逸方面为故意,即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仍然选择逃离现场。 3.侵害的客体为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逃逸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还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逃逸的行为。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逃逸的行为,有明确的刑事处罚规定。 你知道哪些行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吗?欢迎留言交流,一起提高法律意识。法律小助手法律网将持续为你普及法律知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