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操作思路
释义
    国有企业长 期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不仅恶化了企业的经营条件,吃掉了企业创造的效益,迫使企业为了 维持经营不得不继续负债,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且影响到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加大了银 行的经营风险,巨大的金融债权潜伏着银行信用危机,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如何妥善解决国有经济的债务问题实现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 。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原则
    1?成本分摊原则。进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最关键的问题是成本分摊。 对于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结合债务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分摊方法:各级财政承担一 部 分,将财政性的信用借款、部分税费转为国家资本金,借此端正财政行为;企业间分解一部 分,将部分生产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间债权转为重组企业的股权,或吸引优势企业的直接投资 ,实现增资减债,形成企业间的相互持股格局;重组企业职工消化一部分,在重组企业改制 之际,将职工集资款转为职工持股;国有银行处理一部分,动用银行呆帐准备金,核销部分 不良债权,折扣转让部分不良债权;资本市场承接一部分,通过发行债券、设立投资基金, 以及进行债权转让等方式,使重组企业的债务股本化。
    2?制度创新的原则。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银行,应将债务重组与制 度创新相结合,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对重组企业来讲,伴随着不良债务的股本化过程,原国有独资的股权 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重组企业应适时进行公司制改组,塑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家作为 出资人之一,与其他股东一样,对新企业负有限责任。新公司的债权、债务由企业法人承担 ,国家不再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对于重组银行来讲,伴随着不良资产的处理和转移,银行 资产质量将显著提高。借此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加强信贷资产的管理,防止新增贷 款再度形成不良资产。
    3?结构调整的原则。进行国有经济债务重组,不是单纯解决国有经济的 过度负债问题 ,而是通过债务重组,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重组过程中,适时对国有经济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对一些国有经济没有必要进入 的产业与行业,应在重组中有计划地退出,以各种方式将国有资本抽回;对一些需要国有经 济加强的产业和行业,应进一步增加国有资本的注入,以确保国有经济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 的战略主导地位,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
    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中,应对国有企业进行认真分类:Ⅰ类为经济效益良好,资产负债结 构 大体合理,经营运转正常的企业;Ⅱ类为注资严重不足或无资本金注入,但自身素质良好, 有发展前景的企业;Ⅲ类为注资不足,自身素质一般,处于微利或亏损的企业;Ⅳ类为资不 抵债,且严重亏损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对象主要是Ⅱ、Ⅲ类企业。Ⅰ类企业可积极创造 条件进行公司改造,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Ⅳ类企业应区别对待,进行资产重组、拍卖、出 售、兼并,符合条件的可按照破产程序进行整顿或清盘。 ?
    对于已确定的Ⅱ、Ⅲ类企业的债务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债务重组的范围主要是Ⅱ、Ⅲ类企 业 中因体制原因和历史包袱拖累所形成的过度负债和不良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创办企业没有资本金注入或资本金注入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的建立完全依靠贷款或大部 分依靠贷款而形成的过度负债。2.企业成立后,缺乏资本补偿机制而导致的企业过度负债 。由于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折旧率偏低,且多数企业未能足额提取,加上实行"拨改贷"政策后 ,国家再无新的资金注入,致使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都要大量地依赖银行贷款 ,导致大量国有企业负债比例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承担了政府与社会的职能,不 得不拿出来一部分资产用于非生产性机构的建立与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成本日益加大,资金 运营效率与效益偏低,积累能力逐渐丧失,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能靠举债度日,由此 而背上的沉重债务包袱;政府主管部门干预企业的投资决策,导致新扩建的项目后续资金不 足,或项目建成后未达到预期效益甚至无法投入生产,致使企业无能力清偿到期债务,形成 的大量不良债务;国有企业过多地承担了体制转轨时期的改革成本,诸如财税、金融、外汇 、价格、分配与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非经营性补贴支出不断增加, 政策性亏损加大,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风险,致使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由此累积的部分债 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1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