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梁启超 |
释义 | 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协助编校《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变法理论著作。1895年,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创办《强学会》,编辑《万国公报》,翌年7月,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宣传变法维新,发表《变法通议》等著作,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从此,康果并称于世。1897年,创办大同译书局,全力介绍西学,同年10日,赴湖南任长沙实务学堂总教习,研究救亡之道,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倡言民权。1898年春进京,协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1901年至1902年,先后创办发行《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制度、文化,系统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议会民主,地方自治,人权、自由,思想上与康有为发生冲突,对康有为倡设孔教会,托古改制、反对革命等主张大为不满,1903年,游历美洲之后,思想又趋保皇立宪。1905年8月后,发生关于立宪与革命问题的论战,梁启超成为立宪派代表,1907年在东京组织政闻社,支持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1911年夏皇族内阁成立,猛烈抨击清王朝的腐败黑暗,再次同情革命,但反对用暴力推翻清廷,1913年初回国,任共和党党魁,5月,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政权,9月,任熊希龄内阁习法总长,后又任币制局总裁,宪法起草员,以及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梁启超多次上书反对,并与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张勋复辟,梁启超又与段祺瑞兴兵伐张。1918年底至1920年3月游历欧洲,归国后四处讲学,反对尊孔复古,批判封建文化,讴歌民主与科学,但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支持张东荪与马克思主义者论战,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为近代大思想家、著作家之一,其研究广泛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历史、宗教、地理等诸多学科领域,其著作合编为《钦冰室合集》,法律思想散见于多种著作之中,涉猎范围较广,主要内容包括:救亡图存的变法思想;提倡民权的君主立宪思想;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的思想;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此外,对法学的各个学科,包括中国法理学发达史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