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果合同一方不合格,合同是否成立
释义 《新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则》将有效到2020年12月31日。当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将失效,并将被《民法典》生效前新发布的司法解释所取代:《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无效所谓合格的民事主体,是指行使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无效;1993年《经济合同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无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5年发布的《关于确认无效经济合同的文件》规定,非法人组织签订的合同无效。有鉴于此,在审判实践中,因主体不合格而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例很多,尤其是由不法分子组织签订的合同被确认无效。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家并不简单地将主体的无条件合同视为无效合同,而是将其视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其效力由权利人决定。非法人组织签订的合同不应无效,但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应确认合同有效,但善意第三人有重大过失的除外,该过失作为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经订立,合同必然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客观上,缔约双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来承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主体缺乏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主体资格的丧失,只会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或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并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同时,在实践中,对于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合同,作为权利义务人的第三人愿意承担合同的权利义务,如委托人认可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订立的合同,法定代理人承认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确认合同的有效性。因此,所有不符合条件的合同都被确认为无效,这不符合法律原则,不利于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合同法吸收了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规定主体不合格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制度是合同效力的转换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主体资格丧失而导致的合同绝对无效,确定此类合同效力的权利归于债权人,这充分反映了合同法鼓励交易,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合同自由减少了无效合同的立法价值趋向,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兼顾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合格的合同可以视为无效合同。建议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无效合同。面对合同一方不合格、合同是否生效以及具体合同生效的要求,如果无法解决,应积极寻求律师的帮助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