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寻畔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二) |
释义 |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成立一般是以行为实施达到一定程度或造成一定后果为条件,如故意伤害罪是以侵害达到轻伤以上才能成立,而随意殴打他人要达到情节恶劣才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司法实践中,常以致一人以上轻伤或三人以上轻微伤作为情节恶劣规定之一。因此在认定这两种犯罪时应同时考虑行为及结果,尤其应以在一个特定不间断的时空内实施的行为为对象,再根据行为的情节、结果的轻重,予以认定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 在实践中在对这两种行为定性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只有一个行为,具体指行为的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改变;二是指行为可根据时间、地点或双方当事人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阶段。对于第一种情况,可根据各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认定,一般比较简单;而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复杂,因为在不同的阶段,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往往会发生改变,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会因不同的情境而侵害不同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对先挑衅不成、事后又进行殴打的行为的认定一直成为司法实践中争论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关键是看前挑衅行为与后伤害行为是否连续不间断发生,且后伤害行为的主观故意及侵害对象与前挑衅行为有何联系,如果前后两行为有一时间上的间断、空间上的变换,并且是针对前一行为有关的当事人故意进行伤害的,那就应以故意伤害罪定性,否则只能以寻衅滋事罪论处。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前后两行为在时空上是否特定连续 司法实践中,对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定性容易产生混淆的情况,主要发生在行为人先在A地有一无理的挑衅行为,如:欲实施强拿硬要;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刑法293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在遭到对方的拒绝或反抗而不能得逞后,恼羞成怒,殴打对方,对此笔者认为可根据殴打的时间、条件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当时场所没有变换过,一直是在A地,行为人只是就地取材或拿出随身携带的任何工具,殴打对方,那就只能以寻衅滋事罪论处。因为在场所没有变换的情况下,行为人是在一个概括的主观故意支配下,先后实施了两个行为,其中伤害行为是对挑衅行为的发展恶化,是不法行为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行为的对象目的、动机是统一的,前行为侵害对象的随意性,也就决定了后行为作用对象的不特定性,前挑衅行为寻求刺激的目的使得后行为的目的也不可能是具体的,所反映的是行为人实施殴打的随意性和目无法纪,其所侵害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人与人之间互不侵犯的社会公共秩序,属于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情形,应定寻衅滋事罪。 2、而如果行为人离开A地,为了泄愤,作了充分准备,然后又返回殴打对方当事人,不管其离开的时间是几个小时还是几天或更长时间,均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如本案例,先是进行挑衅,不成功后含怒离开A地(由于寻衅滋事不是继续犯,前寻衅滋事行为已经结束),事后带着所纠集的人员,持着所准备的刀、水管等作案工具,为了泄愤,怀着教训对方一顿的心理,直接冲着原来被挑衅人进行殴打,这时就不再是一般的随意殴打了,即使顺着原挑衅行为的意图继续进行挑衅,此时的随意也只能是表面现象,其真实目的是泄愤或是报复,因为对象的特定化和动机目的内容的具体化(因前挑衅行为而定),使得殴打的性质不再是随意了,而是一种故意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活动。 (二)后行为的侵害对象和犯罪目的是否均特定 对于挑衅和殴打两行为在时间、空间上有间断的情形,根据后行为的侵害对象和犯罪目的是否特定又可分为三种情况,具体为: 1、对象明确而动机目的不具体则应以寻衅滋事罪定性。对于去而复返继续进行无理取闹,达不到目的后随即就动手打人的,这时尽管犯罪对象是特定了,但就犯罪动机和目的来说还是不明确的,还是一种随意性地殴打,其主观上不具有明确的伤害故意。假设本案例中,张某等人第二次到陈某手机店,且在来之前并未为殴打做任何准备的,还只是再次为免费保修手机的事纠缠不清,在争执不下时,借题发挥,殴打陈某或打砸店内手机、物品的,那就只能定寻衅滋事罪。因为其犯罪动机和目的还只是停留在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寻求刺激的阶段,其主观故意的内容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无故殴打伤害他人,也只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此时殴打是随意性的,所以只能定寻衅滋事罪。 2、行为对象和动机目的均明确则以故意伤害罪定性。如果在后行为之前有一充分的准备行为,并且是冲着特定的人(前挑衅行为相关的对方当事人)进行泄愤、报复,也即在对象和目的均特定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定故意伤害罪。如本案例,张某等人在经过周密预谋、策划,准备了工具,设计了作案路线、时机,而且是直奔陈某而来,见到陈某即群而攻之,穷追不舍,不把陈某打倒誓不罢休,已经完全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此时,尽管前后两行为有一定的联系(对犯罪嫌疑人而言,先行为是实施后行为原因),但对于相对独立的前后两行为,还是应以后行为本身的故意伤害性质进行认定。 3、动机目的明确而对象不明确的只能以寻衅滋事罪认定。假设张等人在陈某处含气离开了,心中很是恼火,路上碰到了另外第三人,因其他事发生冲突,临时起意,把第三人打了一顿,此时尽管其动机目的是明确的,即为了出气、发泄。但对第三者来说,其行为是无理、无故的,且他对第三人的选择的随机性,反映他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藐视,这种无故随意殴打他人的情形,应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