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
释义 | ![]() 法律网网友提问:隐名股东到底是不是股东? 法律网律师回答:隐名股东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没有隐名股东这一称谓,所谓的"隐名股东"只是学界对由自己筹集资金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登记的实际出资人的通俗的叫法。司法实践中,部分省市法院也采用这一称谓。 在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出现了在股东名册及工商档案上登记的“名义股东”,不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的现象。“实际出资人”虽然不是公司名义上的股东,但却依据和“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出资人”就是“隐名股东”。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对“隐名股东”的法律关系作出如下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已经非常明确,“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在未经过半数股东同以前,不是公司股东。但公司法确认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关于由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由实际出资人享受投资权益的合同约定有效,实际出资人可依照合同约定向名义股东主张相关权益。 法律网网友提问:隐名股东能否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 三年前,我与张某约定,以张某的名义投资12万元,由张某与其他两个股东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80万元,我每个月会给张某1000元,张某按我的意思在股东会或者董事会上作意思表示。公司经营比较好,连续三年盈利,现我想提出自己是实际出资人取得股东资格。请问隐名股东能否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 答 法律网律师回答:第一、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名义出资人(显名股东)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也就是说只要你(隐名股东)与张某(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合法有效。 第二、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隐名股东可以向显名股东主张股东权利,也就是说你可以向张某主张股东权利。 第三、如果隐名股东要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必须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否则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在隐名投资的法律关系中,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材料记载的股东并不是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出资要求股东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应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规定,且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否则法院对其请求不予支持,因此,作为隐名股东是可以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 法律网网友提问:隐名股东是否具有行使股东知情权的资格? 找法律师回答:“隐名股东”称其为“实际出资人”,虽实际缴纳了出资,但往往因为某些原因以他人名义出资。实际出资人未记载于股东名册,更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在未经显名之前实际出资人不具备认定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因此不具有股东资格,继而也不具有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法律网网友提问:隐名股东变为显名股东是否需要交纳所得税? 职工及中高层管理者共同以现金出资(每个人都开具了收据和出资证明)购买国企净资产注册成立公司,因人数太多,其他出资人出具委托书给注册人,其出资登记在注册人名下,形成隐名股东。因公司拟上市进行股改,全部恢复实名登记,隐名股东以1元/股价格从工商注册人股权中转出并恢复实名,请问这种情形需交个人所得税吗? 法律网律师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股东必须符合设立的法定人数,并在公司章程中载明股东姓名或者名称,经股东在公司章程中签名、盖章后,由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然后由公司将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进行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因此,公司股东必须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股东人数及股权的认定只能以工商登记为依据,未经法律确认的隐名股东不受法律保护。隐名股东在法律上不确认为股东。将隐名股东恢复实名登记,其实质是法律上的股权变更,应当认定为是一种股权转让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如果转让人为自然人,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取得的转让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法人则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法律网网友提问:隐名股东能否退股? 法律网律师回答: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撤资的限制 依照公司维持原则以及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公司法》第36条明确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即公司的股东不能以任何理由变相撤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六条 [2]《“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 [3]《“公司法解释三”》第五十二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