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最常用的诉讼程序叫什么
释义
    一、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最常用的诉讼程序叫什么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最常用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1.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针对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简易程序是主要是针对案情较为简单的案件适用的程序。
    (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2)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2.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程序或终审程序),适用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是指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诉案件经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审的判决、裁定,诉讼程序即告终结。
    3.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适用普通程序,再审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的程序。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立案条件
    法律网提醒您,民事诉讼立案的条件是: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