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绑架罪预谋阶段怎么判
释义
    一、绑架罪预谋阶段怎么判
    绑架罪预谋阶段的判定要看具体情况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1.犯罪侵害的对象不同。
    (1)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
    (2)而绑架罪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
    2.客观要件表现不同。
    (1)敲诈勒索罪威胁的内容如系暴力,行人声称是将来实施;
    (2)而绑架暴力内容的威胁,则是当时、当场己经实施的。
    3.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并不掳走被害人予以隐藏控制,而绑架罪则要将被害人掳走加以隐藏、控制。
    
    三、绑架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法律网提醒您,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绑架罪的表现形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现实中常见的犯罪形式多为犯罪分子绑架他人实施控制后,向其近亲属索要财物的行为。
    2.基于财物以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如犯罪分子抢劫作案后,劫持人质,要求警方让其离开犯罪现场的行为。
    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主观表现为故意绑架他人作人质,威胁、要挟达到犯罪目的,这种犯罪目的,即是指向勒索财物,也有政治目的、个人目的或恐怖活动等目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