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隐私权侵权如何界定,隐私权保护范围有哪些 |
释义 | 一、隐私权侵权如何界定 隐私权侵权的界定主要看一下几个方面: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二、隐私权保护范围有哪些 隐私权保护范围有: 1.私有财产的隐私; 2.名称和形象利益的隐私; 3.不干涉自己事务的隐私; 4.组织或事业内部事务的隐私; 5.某些场合不方便露面的隐私; 6.尊重他人不披露个人信息的隐私; 7.性生活和其他私生活的隐私; 8.不受他人监督的隐私; 9.私人隐私等。 ![]() 三、侵犯隐私权的法律后果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后果有: 1.停止侵害的后果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赔礼道歉的后果 3.赔偿损失的后果 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网提醒,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