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五种情形
释义
    一、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五种情形
    无效民事行为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含义有三个:自始无效、当然无效、意思无效。
    (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执行力规定,主要是指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
    2、违背或者违反了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当然、确定、绝对、永久不生效;但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是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认定。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例外情形:
    1、民事法律行为的部分无效情形——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有效;
    2、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
    三、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五种情形的相关知识,民事法律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违背了公序良俗那么它就是无效的,在成立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