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确定稽查对象
释义
    稽查对象的确定一般应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产生:通过计算机选案系统筛选;根据计划,按照征管户数的一定比例筛选或随机抽样选择;根据公民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交换资料确定。
    (一)计算机选案,即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工税务稽查经验标准化和数据化,根据计算机占有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排列和组合,从中发现异常,发出警报,列出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
    1.计算机选案指标的确定。从理论上讲,设置的指标越多选案的内容就越丰富,越有深度和广度,但是,实际选案中采用的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选案指标的采用受税制结构、征管模式和社会税收环境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从目前来看,计算机选案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行业生产经营指标平均增长值分析。主要是对工业、商业、交通、建安、金融、保险等行业的销售收人、产品销售税金、产品销售成本、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2)分行业财务比率分析。即对上述各行业的财务比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如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税金负担率等,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3)企业常用财务指标分析。主要是纳税人的常用财务指标,如销售利润、销售税金负担率、应收账款率、应付账款率、资产负债等作为选案指标,将这些财务指标与标准参数相对比,找出疑点。
    (4)流转税类选案分析。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体税种,对纳税人缴纳流转税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疑点,为选案提供依据。流转税类选案分析的指标较多,比如销售税金负担率、申报与发票对比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与销售税金增长率分析等等。增值税中又有进、销项税额差异、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增减幅度分析等。
    (5)企业所得税税前限制列支项目指标分析。这一类指标分析的项目有工资、各种费用、各种准备金等。因为对于这些项目国家政策一般都规定了相应的列支幅度,如职工福利费,国家规定的列支标准为按职工标准工资总额14%的比例提取,如果高于这个比例,则说明有偷逃所得税的可能。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列支项目的分析,是税务机关案头稽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选案的重要指标体系之一。
    (6)地方税类指标分析。这一类指标包括企业缴纳的各种地方税收。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通过对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的分析,找出企业缴纳上述税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7)进出口税收指标分析。这一类指标包括企业退税资料审查、出口增长变化幅度分析、出口口岸情况分析、进口货物价格分析等。
    此外,还有税收管理方面的分析指标,如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的对比分析、零申报分析等。
    选案指标分析项目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税制结构、税收政策的变化及税收违法手段变化而经常变化的。因此,各级稽查机构应该根据经济的发展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等经常调整和修改指标和参数,以适应选案的需要。
    2.计算机选案参数的生成。计算机选案只有指标没有参数也是不行的。如销售税金平均负担率,是选案的重要指标,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参数值比较,这项指标就是不能用的。如果有一个同行业的销售税金平均负担率,那么,就可以将纳税人的销售税金负担率与同行业的销售税金负担率比较,从而进行选案。所以,计算机选案参数的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生成参数?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绝大部分参数都是可以用计算机自动生存的。只要把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输入计算机(通常在征收环节就已掌握并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加权平均等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同行业或同等规模纳税人的有关参数了,如前述确定计算机选案指标中第1、2项即计算机自动生成参数。二是从有关法规库中提取。因为有的参数是法定的,例如税前列支标准、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人均工资额等。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些选案参数需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确定,如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比较,上下浮动多大为异常,长期亏损多长时间为异常等,就要通过人工调查了解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计算机选案条件的选择。计算机选案的资料、指标、参数准备好后,并不是马上就可以对纳税人的有关信息进行处理、选案了。在正式选案前,还要选择一定约束条件,主要是选择选案的范围、选案对象的所属期间等。如从某市1999年全行业纳税人中选案,那么计算机就可以根据选案资料,预置指标、参数、对某市1999年度的所有纳税人进行选案了。
    4.计算机选案结果的整理。计算机选案初步结果必须通过整理才能确定稽查对象。因为任何单项指标经过分析对比,都可产生一定的与参数值不一致的异常纳税户。如果都作为稽查对象,那就太多了,计划人员也会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必须对选案的初步结果进行整理,对各单项指标选出的待查对象进行综合打分,并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列,分数高的就作为重点考虑的稽查对象。
    (二)随机抽查,即按照概率规律来抽取税务稽查对象,其主要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和多层抽样等。显著特点:遵守机会均等原则,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随机抽样的最基本类型。它是对所有纳税人按完全符合随机原则的特定方法抽取样本。即抽样时不进行集体分组、排列,使抽查中的任何一个纳税人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它是其他随机抽样方法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是抽签法,即将所有纳税人编号填写在卡片或纸签上,将卡片或纸签放在容器中,经搅拌后从中任意抽选所需数量的稽查对象。
    2.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它是把所有的纳税人按一定标志或次序予以编号排列,然后按抽样比例将总体划分为一定数量相等的间隔,再利用随机数字表确定一个间隔内的一个单位(纳税人),最后据此按相等的间隔或距离抽取必要的数目。如要在3000户纳税人中抽取100个稽查对象,每30个纳税人必有一个被选中。先将3000个纳税人依次编码,再在1—30个数字之间随机抽取一个数码,以确定为稽查的第一个对象。假设所抽数码是4,那么纳税人名单上的第34、64、124、154等号就成为被抽取的稽查对象,直到达到100个纳税人为止。
    等距抽样一般可以保证抽取的稽查对象在总体中均匀分布,若按照一定的标志排队时,还可以缩小各纳税人之间的差异程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抽查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将所有纳税人都依次编号,抽取的对象可能缺乏代表性。比如:纳税人中的个体工商业户较多,重点税源企业较少,等距抽样时可能很少选中重点税源企业甚至完全没有抽中。
    3.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它不是从所有纳税人中直接抽取稽查对象,而是将总体的纳税人按经济类型或经营方式,以一定的分类标准划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在各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出一定数目的稽查对象,分层抽样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层次类型内部的差异尽量缩小,各层次差异尽量增大。
    在划分层次或类型之后,一般是用分层定比方法来抽取稽查对象。作法是按各层次或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在各层内随机抽取稽查对象。例如,在整个纳税人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占10%,大中型商业企业占10%,小型工商企业占30%,个体工商户占40%,其他类型占10%,分层抽样所用的被查对象比例应与上述比例相符,这样才符合随机的原则。有时当某个层次或类型所含的纳税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为了使该层次或类型也能抽到稽查对象,需要适当加大该层次所占的比例,这种作法叫做分层异比。分层异比必须慎用,因为它是违反随机原则的。
    分层抽样实质是分类与随机原则的结合。它适用于对基层单位所管辖纳税人数目较多,经济类型复杂,纳税数额差异大的情况下使用,是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三)举报、转办、交办、情报交换
    1.举报,指人民群众或有关单位通过口头(含电话)、书面等形式向税务机关报告偷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及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收违法行为的一种方式。
    举报是发动全社会力量进行协税的有效形式,也是税务机关发现案源最多的一种途径。各级税务机关都已在稽查局设立了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专门受理公民举报,对举报案件进行及时处理。
    2.转办,指同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接到的反映税务违法行为的人民来信来访,或其他部门发现税务违法行为以信函、电话、口头等形式反映给税务机关的各种案源。
    3.交办,指上级党政机关或上一级税务机关交办查处的各种税务违法案件。
    4.情报交换,是通过国际间的情报交换得到的偷、逃、骗、避税的信息。
    稽查对象的确定应由专门人员负责,一般在稽查局中设立选案科(股),专门负责选案工作。接到案件信息后,应据《项目分析表》或举报材料等有关资料《选案呈报》批准后列之人《待查纳税人清册》,及时确定稽查对象,下达《稽查任务通知书》交稽查科(股),并建立《实施台账》以便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