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缺乏过错因素不构成无效合同 |
释义 |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案例说明过错应作为无效合同的构成要件,并认为对违反合同标的物的处罚应遵循不利于过失方、不损害非过失方利益的原则,尝试确定合同成立,并收回价格,而不是没收货物。 情况: 乙方有一批货物要出售。看完样品后,甲方表示愿意购买。2月8日,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协议约定乙方于3月6日向甲方交付该批货物,甲方应在三日内支付人民币200万元。后来,为了遵守本协议,甲方拒绝了丙方以190万元的价格出售类似商品的提议。3月1日,甲方与D签订合同,将该批货物以2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D。3月6日,乙方按时交货,经甲方检验验收合格。第二天,这些货物被公安机关查封为走私货物。3月29日,乙方催促甲方付款,甲方拒绝付款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标的为走私货物,禁止流通。因此,甲乙双方之间的销售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52条,本合同无效,不应支持甲方的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乙方隐瞒重要事实,致使甲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构成可撤销合同。因此,甲方可要求乙方继续履行本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 作者观点: 本案中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对争议合同本质属性的认定,即:,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还是可撤销合同。两种不同观点的结论将直接反映在乙方的不同责任范围上: 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应适用缔约过失规则。因此,如果甲方认为本合同是基于善意无过错而成立或有效的,且本合同因标的物的违法性而无效,乙方仅赔偿甲方信托利益的损失,仅限于履约利益。信托权益的损失仅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即正损失,如各种费用的支出,而放弃的权益是因履行合同而放弃的合同机会的利益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甲方的信赖利益包括与乙方签订合同的各项费用支出、甲方对丙方损失的赔偿以及甲方为履行与乙方的合同而放弃190万元人民币向丙方购买同类货物的损失,即:,200-190=100000元 如果本合同被视为可撤销,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此时,乙方的赔偿范围符合《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如果一方不履行其合同义务,或其履行不符合本协议规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则损失赔偿金额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能够获得的利益。“包括正损失和损失的利益。损失的利益也称为负损失”。由于损害事故的发生,委托人的财产应在不增加利益的情况下增加。“1称为”因违约而受阻的收入“在英美法台湾民法第216条中:在正常情况下,或根据计划的设备,或其他特殊情况,可以获得预期的利益,这被视为损失的利益。本案包括上述信托权益损失及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的履行,即220-200=20万元。这种结果的差异关系到当事人的重大利益,同一合同不可能同时适用不同的类似法律,这既是无效的,也是可撤销的,这是法理所不允许的。因此,有必要探讨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界定合同的本质。同时,笔者希望证明传统的无效合同概括法存在一些漏洞,即违法因素应包括过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