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工资用完了怎么处理
释义

工资又用完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 无正当理由取得不正当利益,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不当得利的条件是什么?不当得利是指一方获得利益,另一方遭受损失,没有法律依据。不当得利是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与债务的关系成立,确认债务的目的是将不正常的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维护公平合理的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特定的条件。一般来说,不当得利只有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成立:
    

(1)一方当事人受益,具体是指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一定的财产利益。财产权益包括财产的正增长和负增长
    (2)另一方遭受损失
    

这里所说的损失,是指由于一定的事实结果,财产权益总额减少,包括正损失和负损失
    (3)一方利益与另一方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具体地说是指另一方的损失是由一方利益造成的,一方利益是另一方损害的原因,利益与损害之间存在着不断变化的相关性(4)没有法律依据,这是不当得利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依法或者依照民事法律行为直接取得利益,利益就没有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没有法律理由,那么如果原客体不复存在,不当得利的返还途径是什么呢,关于价值的计算方法,一般认为,当受益人的利益是一项服务时,价值是该项服务的通常报酬;因附随而丧失原物所有权的,应当以物的升值为标准;因他人侵权致使原物灭失的,应当限制对受益人的赔偿数额;原材料消耗时,以消耗时的市场价格为准
    返还不当得利时,除返还原收益外,还应当返还收益产生的孳息。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取利益,使他人遭受损失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种事实状态。不当得利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不当得利债务。受益人是不当得利债务的债务人,对不当得利债务的返还负有责任。财产受到损害的人称为受害人,是不当得利债务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法律事实。因为它完全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意愿的表达,不当得利作为债务的依据之一,只能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
    

以上知识是小编对“工资又用完了怎么处理”问题的回答。如果用人单位多发或者多发工资,劳动者就多发或者多发工资,这是不正当的利益,可以要求劳动者返还多发或者多发的工资。欢迎需要法律帮助的读者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