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意思 |
释义 |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按照规定诉讼时效通常为两年,要是超过了这个时间再向法院起诉的话,那么相关权利可能就得不到保障,不过此时可以看看是否有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那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意思呢?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了解。 一、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意思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又称为时效的暂停。对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予以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详细分析 1、法定事由 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2、其他阻碍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3、发生时段 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 4、期间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以上就是对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意思的详细解答,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如果你在计算诉讼时效中止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话,可以来电咨询一下我们法律咨询网的在线律师。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什么,行使中有哪些限制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